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057号提案的答复
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057号提案的答复
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:
贵党派提出的“关于我市科技人才发展思路和举措的提案”的提案,经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委、市公安局、市教委、市国资委、市发展改革委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市税务局、市科技局研究答复如下:
首先,十分感谢贵党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指导,当前,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,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推动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,您提出的关于我市科技人才发展思路和举措的提案,对天津工作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,我们逐条认真学习研究,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吸纳借鉴。
一、关于“加强来津引育人才的监管工作”
一是在引进专业人才方面。面向海内外发布高层次和紧缺人才需求目录,按照不同产业类别进行发布,吸引产业专才来津发展。加大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资助力度,向77名顶尖领军人才提供科研经费、生活奖励等资助;向2122名来(留)津的博士(后)提供生活费、安家费等资助。二是用好落户人才方面。研究建立引进人才创业就业评价机制,引导各区加大对落户人才的创业就业扶持,实现由“落户天津”到“就业天津”。坚持惩防并举依法打击人才落户“黑中介”违法行为,先后两次集中开展专项行动,排机构3200余家,侦办案件13起。升级引才落户经办系统,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,做到线上审核、过程留痕,规范经办行为。三是在留住高端人才方面。加大对智能科技、生物医药等重点新兴产业平台布局力度,全市拥有15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、24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40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,吸引和集聚大批高层次人才。实施人才“绿卡”制度,向领军人才、高端人才和研究生以上学历及急需紧缺人才发放“绿卡”,配套提供办理落户、小客车增量指标、子女入园入学、配偶工作关系接转等等服务。
二、关于“改革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机制”
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。实施一流课程建设“双万计划”,2020年,认定390门课程为天津市级线下、线上线下混合式、社会实践类一流课程。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,市教委组织各高校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,灵活运用在线教育公共平台,统筹运用校内外课程资源,切实保障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落实。同时,鼓励各高校推进慕课等新形态教学模式改革,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。二是加快构建产业学科集群。梳理学科专业链图、人才培养链图,与产业链图紧密对接,发挥高校在产业链发展中固链、扬链、补链、强链中的重要作用,聚焦信创产业发展和构建“1+3+4”现代工业产业体系,建设“网络安全与数据智能”、“区块链与人工智能”等特色学科,构建“产业+高校”特色学科群,形成产业布局与高校规划、企业需求与学科专业建设、企业用工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集群发展模式。
三、关于“创新吸纳引育人才的载体体制”
一是发挥国有企业作用。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,17家市管企业面向全国选聘职业经理人71名,完善股权激励或分红激励、人员流动机制等,建立与贡献相挂钩、中长期激励等薪酬激励机制。强化拔尖人才选拔培养,以“131”人才工程为载体选拔2000余人的拔尖人才梯队,有6人入选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 国家级人选,34人入选天津市企业家队伍建设“111”工程。二是发挥科研机构作用。支持用人单位建设和提升企业技术中心、工程实验室、工程研究中心、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研发平台,提升人才吸附能力。截至2020年底,共119人入选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,共126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,共遴选7批次、91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。积极推动各类人才。三是发挥高等院校作用。改革高等院校人才评价机制,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引进和培育人才,通过召开全国或京津冀高端学术论坛、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,精准引进信创、智能制造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领域人才。支持高校利用“学缘”、“师缘”、“业缘”等“以才引才”的方式精准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。
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
2021年4月17日
工作人员:刘超
联系电话:83218204
重庆公司注册 重庆iso体系认证公司 重庆公司实缴代办 重庆知识产权实缴代办